12月17日,贵阳市凤冈商会成立暨第三届“锌硒凤冈·绿色食品”产销对接推介在贵阳市国际生态会议中心召开。
会议特邀省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、省茶文化研究会会长傅传耀,省委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、省人民政府原参事吴祖平,省工商联党组成员杨玉和,省科技厅副厅长秦水介,省司法厅副厅长冯小山,省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郝剑平,省投促局二级巡视员曾红,省中科院天然产物重点化学实验室副主任杨小生,贵州人民出版社党委书记、社长王旭,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党组成员、副局长杨光荣等领导和嘉宾出席活动。
凤冈县委副书记、县长马华,县委副书记张根帮,县委常委、统战部部长周宗琴,县委常委、副县长陈凯,贵州凤冈经开区党工委副书记、管委会常务副主任杨晏超,副县长任胜出席会议。现场参加推介会的还有来自各行各业的380多家企业代表。
当日下午3点,在一阵热烈的掌声中,贵阳市凤冈商会成立大会召开。会议宣读商会成立批复并颁发社团证书,为贵阳市凤冈商会授牌,并颁发了会长、常务副会长、监事长、秘书长、副会长证书。
贵阳市凤冈商会会长骆双贵作了发言;贵阳市凤冈商会成立,从此在贵阳经商发展的凤冈籍人士在贵阳有了自己的“家”,为创业发展凤冈在筑人士搭建一个抱团发展的平台,将加强贵阳、凤冈两地的商业往来,为两地经济发展搭建重要桥梁。
据了解,贵阳市凤冈商会目前已有会员150余人,涉及文化、餐饮、农业、教育等领域,长期以来,对凤冈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。“锌硒茶乡·绿色食品”产销对接推进会召开。
中共凤冈县委副书记、县长马华以“良心托起舌尖上的高品质生活”为题,围绕凤冈有一碗“健脑益智、延年益寿”的干净茶,“香飘四溢、肉嫩味鲜”的山珍肉,“绿色生态、管控严格”的有机菜,“香醇可口、回味无穷”的地标饭,“暖胃驱寒、荡气回肠”的开胃椒,“气息清香、味道鲜美”的百香菌,“肉质细嫩、味道鲜美”的洞藏鱼,“舒气畅神、神怡志昂”的养生汤,“养生美颜、风味独特”的人参果这“九大碗”作了详细的推介。
马华说,生态是凤冈最大的资源,锌硒是凤冈最大的品牌,有机是凤冈最大的亮点,康养是凤冈最大的希望。20年来,凤冈坚持“四绿工程”、实施“双有机”战略、推动绿色发展,成功获得了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建设示范县、国家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、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、国家有机产品认证示范区、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等。
凤冈是休闲旅游的“福地”,是康养度假的“胜地”,是要素集聚的“磁场”,是企业发展的“沃土”,是投资兴业的“宝地”。
希望社会各界朋友到凤冈看一看、走一走,感受“康养天堂·锌硒凤冈”的独特魅力,品味“东有龙井·西有凤冈”的红绿佳茗,尝遍“良心产业·有机凤冈”的美味佳肴,呼吸“锌硒茶乡·长寿凤冈”的富氧空气,体验“禅茶瑜伽·养生凤冈”的康养之旅,与凤冈共同打造“中国森林康养小城”“世界锌硒茶生产出口基地”“贵州重点肉牛生产加工基地”“国家有机食品生产基地”“蚕桑产业链现代化创新基地”“中西部水暖卫浴产业基地”。
近年来,凤冈始终坚持“生态产业化,产业生态化”发展理念,牢牢坚守产业发展与生态两条底线,以“全域有机、全产业链有机”为战略,潜心做好有机产业,精心生产有机食品,用心打造有机凤冈。
据悉,全县有茶园投产面积33万亩,有茶业加工企业280家,荣获各种评比金牌81块,是中国驰名商标,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,成功入选中国茶叶博物馆馆藏,贵州唯一进入首批中欧互认的100个地理标志协定保护名录、贵州唯一茶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,成为2020年度“中国茶业百强县”第六名。2019年,凤冈锌硒茶出口占据全省“半壁江山”,今年继续领跑全省,1-11月出口茶叶1918.4吨,共计5.07亿元,同比增长29.8%。
据了解,凤冈县现有肉牛存栏16.3万头,综合产值近16亿元;年产茶6吨,产值达50亿元;鸡存栏量达350万羽;蔬菜种植面积17.7万亩,产量26.6万吨;水稻种植面积20余万亩,绿色认证6000余亩;产量达9万多吨;辣椒种植16万亩,产量达19.8万吨;马桑菌菌棒达1000万棒,建有人工“娃娃鱼”驯养繁殖基地13个、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,建繁殖池1.5万平方米、养殖池1.9万平方米,存池15.8万尾;蜜蜂养殖达3.5万群、蜂蜜产量达100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