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贵阳高新区企业国科生态集团向高新区投资促进局提交报告,申请高新区沙文园区24亩土地,用于新建国科集团大厦。目前,项目申请方案已进入最终审核阶段。
国科生态集团是一家什么样的企业?为什么要申请土地新建办公楼?这家企业的领头人有着怎样的创业故事?带着这些疑问,记者走进了国科生态集团。
“这是经历是非常宝贵的,虽然说很辛苦,如果没有那些经历,就没有我今天的成就。”说起自己的经历,国科生态集团董事长骆双贵这样感叹道。
1983年骆双贵出生在毕节市金沙县城关镇金丰村,家境普通,兄弟姐妹众多。迫于生计,骆双贵从13岁开始,就外出打工,一路走来,波折而坎坷。21岁那年,骆双贵的父亲因车祸去世,这是他人生中最悲痛的一年,失去了父亲的关爱和守护,他的生活更加艰难,还欠下7万元的债务。
“困难挺过去了,便不叫困难了,我只能逼着自己向前。别看我现在年轻,我父亲那一代就一直教导我一定有吃苦耐劳的精神,才会有希望,才有美好的明天”。正是因为父亲一直以来的教导,骆双贵养成了凡事都要求自己要精益求精,不怕麻烦、不畏困难的坚毅品格。
2004年,年仅21岁的骆双贵借了1.2万元,开始做起了百货生意,三年后,他和朋友又成立了一家装修公司,经营业绩平平,甚至一度出现危机,直到他27岁时,公司状况才有好转,他也终于积攒下一定的资金。
借助这笔资金,2009年,骆双贵在金沙县城关镇幸福村投资150万元建了一栋酒楼,取名腾达,由于他创新经营理念,经营有方,口碑好,为人厚道,酒楼经营十分红火,到2014年,骆双贵把自己的装修公司和酒楼统一更名为贵州腾达集团。
谁也想不到的是,刚从困苦中走出来的骆双贵,开始了他的感恩回报之旅。
在他的倡议下,从2006年12月开始,公司员工自愿每人从每月的工资当中拿出10元钱的爱心基金,和骆双贵一起做慈善。多年来,骆双贵一直在用心默默做着自己的爱心事业:捐资助学、帮助社区修路,资助贫困大学生,累计用于爱心公益事业的善款超百万元。值得一提的是,今年抗疫期间,骆双贵又捐赠了100万元的抗疫物资。而他自己,也被评为贵州省百佳优秀春晖使者。
骆双贵说:“在我最困难的时候,得到了不少人的帮助和支持,现在如果我能为一些人提供帮助的话,我就觉得很满足,很高兴了。”
处在事业上升期的骆双贵在2018年通过合伙人介绍,看中了贵阳高新区人才聚集、营商环境、科技赋能良好的优势,决定将腾达集团改名为国科集团,并将总部落户在贵阳高新区,这对未来公司的发展是一个重要的转折。
如今的国科集团,拥有总资产超过10亿元的产业布局,涉及建筑、装饰、旅游、文化、金融等领域,项目分布在贵阳高新区、毕节金沙县、遵义凤冈县等地,集团正逐渐形成研、产、供、销、文化旅游、服务一体化的产业发展链条。
国科集团财务总监万晓曦说:“他那个年代的人, 我真是看他最敬业,对工作最热情、最积极、做事是雷厉风行的人,包括我们70后的人,都应该向他学习。”
80后的骆双贵,承载着新一代青年企业家的艰辛创业史,抒写着一段催人奋进的励志故事,影响着90后、00后的年轻人在拼搏中绽放青春风采。